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执行共青团中央“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专项行动,着力构建我校共青团实践育人新格局,学校制定《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杏林微光 传爱社会”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实施方案》,推动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积极拓展社会实践建设渠道,形成覆盖大学生支教、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实践项目群,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社区实践长效工作机制。春季学期,累计600余名医专青年走进社区街道、老年院、中小学等实践基地,开展了普法宣传、生态环保、关爱老人、呵护青少年等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在实践的课堂中锻塑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以“医学”之光守护蓓蕾
医学技术学院联合爱尔眼科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面向长春市幼儿园、中小学的“睛彩世界”爱眼护眼视力健康筛查专项社区实践活动。春季学期,累计组织眼健康义诊活动20次,270余人次参与。项目针对不同的服务人群,精准施策,从简单的用眼保护宣传到实际操作检查项目,分阶段逐步提高实践项目专业化水平,同学们既增强了社会经验,又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了更好的巩固,收获了满满获得感,同时受助家庭收获了学校向社会传递的满满幸福感。
临床医学院同新兴路社区合作,与长春市育龙特殊教育学校达成长期实践服务合作意向,为医学生深入了解和关爱特殊儿童群体搭建了桥梁。春季学期,组织24名青年学生走进实践基地,为受助儿童送去新鲜的蔬菜水果,一对一喂食喂饭,并开展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为与受助儿童建立扎实的帮扶关系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护理学院、健康学院组织20余名青年学生对接居住地所在社区街道,以“联络+伴学+亲情陪伴”的模式,结对帮扶重点学生群体,提供优质伴学服务。
★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 以“医学”之光敬老爱老
杏林志愿者协会23名青年志愿者先后走进北海路社区祥盛老年照护院和世纪社区倚水佳园老年护理院“助健康,送温暖”。
临床医学院17名青年学生走进南关区惠爱养老院,与老人们红歌对唱,充满欢声笑语!从专业角度对老年人血压指标、饮食营养、睡眠保健等方面进行健康知识科普宣传。
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学校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引导学生依托专业背景关注老年群体身心健康,以所学专业为老年人送去力所能及的关爱与帮助,通过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弘扬社会文明风尚 助力幸福文明社区创建
服务普法宣传工作
健康学院30余名青年学生联合东方广场社区开展“禁毒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宣传员”禁毒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禁毒手册等形式与社区群众互动,让群众认识毒品危害,提升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共同参与毒品防范宣传。
助推生态环保事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河长制湖长制的工作部署,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号召,与长春经开团工委对接共建巡河护湖任务,定期开展垃圾清理、护栏安全维护、河道水位监测上报等巡河护河工作,共建绿色经开、绿色长春。本学期开展3次“河小青”专项服务活动,累计参与70人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开展环保理念宣传,带动身边人共同维护河岸清洁,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医专河小青”以实际行动为绿色环保“尽一份责,出一份力”,诠释了青年奋发有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
药品食品学院29名青年学生走进经开九区聚宝家园和恒大帝景小区,向社区群众宣传文明祭祀,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号召群众祭祀期间不抛撒纸钱、不焚烧冥纸香烛,避免火灾;倡导用鲜花、鲜果、植树祭祀等祭扫方式缅怀亲人,注重精神文化传承,以简约方式寄托哀思。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精神,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文明祭祀意识,在尊重传统、继承传统的同时增强了环保理念,为创建文明和谐的幸福社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社区党团活动注入医专青年活力
为增强社区凝聚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6月20日我校7名师生前往长青街道金橄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加了“粽叶飘香,情暖端午”主题活动,为社区党团活动注入了医专青年活力。
社区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活动所需材料,现场教授同学们制作粽子,填米、裹粽、绑线,一气呵成。现学现卖的同学们制作的粽子形状各异,屡屡出现的“纰漏”却被参与的社区群众津津乐道,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本次活动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展现了幸福和谐的社会新风貌。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结对共建社区的联系和学习交流,常态化开展团员联学、活动联办、治理联抓、阵地联建、文明联创等活动,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工作新格局,不断集聚组织资源,激发组织活力。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遵循,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团员向城乡社区报到工作指引》为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医专精神相融合,统筹校内外团的建设工作,探索校、地贯通衔接的高校学生团员培养模式,做到“校地结对有项目”,团支部“团员进社区”,持续推进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