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正所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更是国家的希望。一百多年前为了驱逐黑暗,迎接光明,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自己的力量谱写了青春之歌。
今天和长春医专团团一起来学习“寒假十课”第二章第三课《五四记忆》,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堂课,领略前辈们的英勇风姿!
接下来请大家验收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一战中,中国是战胜国,德国是战败国。“巴黎和会”上却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了日本。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因此本题答案为:A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因此本题答案为:B、C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五四精神永远长存。传承五四精神,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坚守信仰,无私奉献,用奋斗与拼搏充实自己的青春。
本期的“寒假十课”第三课就到此结束了,同学们我们下期再见!